高新院代表参加KIT中国研究院开业典礼
2014年5月16日,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中国研究院开业典礼在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举行。德国驻华大使参赞Beate Grzeski, KIT副校长Detlef Loehe,博世汽车部件(苏州)公司总经理Frank Schaefers,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郑晓荣,苏州市委常委、园区工委书记王翔,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夏芳等领导出席开幕式。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400余人参加了开业典礼,高新院办公室主任施宏兵应邀参加。

新的KIT中国研究院将作为跨学科综合平台,深化KIT与中国在教育、科研与创新方面的交流,同时把园区作为教育改革和科研创新的重要基地,将KIT的教学优势、研究优势、创新优势与园区的人才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有机结合,加深加强与本地企业间的各项生产领域合作。
据悉,目前关于KIT科研领域的研讨会以及大型会议等活动已在筹划之中。今年KIT中国研究院将会组织主题为全球化生产的KIT校友会,明年将成立主题为汽车技术的校友会。在学生项目方面将会开展各种夏令营和交换生活动,进一步加强两国文化间的交流。
开业典礼上,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还与苏州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编辑 院办)
新闻链接﹥﹥
KIT位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卡尔斯鲁厄市,是一所集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国立学府,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理工大学,在自然及科学等领域国际领先,研究包含了能源、自然科学、建筑、社会学和技术等领域从理论基础到实际的应用。目前,KIT已经与在中国22个地区的超过30所大学开展了从实验室到产业项目等多种合作。

作为欧洲最大的科学研究机构之一,KIT与中国在科学研究、创新项目和人才培养领域多年来已有合作。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在纳米技术、生产技术、汽车系统以及机械工程技术等领域建立了众多的产业及学术网络。通过全球先进制造研究所(GAMI),KIT从2006年开始便活跃于其中。而随着KIT中国研究院在园区的落户,将更加密切KIT与中国在教育、研究、创新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促进双方在先进技术方面的交流与联合发展。同时,KIT中国研究院还将协助园区与德国高科技公司在研发领域展开合作,吸引德国乃至欧洲先进的科技和人才汇聚园区。
今年是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20周年。20年间,园区大力发展国际合作办学,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排头兵。作为园区转型发展的重要项目,独墅湖科教创新区2012年被授予全国首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称号。区内院校已与英国、新加坡、美国、德国等十多个发达国家建立了多个中外合作项目,云集了西交利物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代顿大学等众多国内外名校的研究院。此次KIT中国研究院的成立,将为中国与KIT科研人员架起合作桥梁,进一步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科研领域的协同合作。(来源:园网 编辑 严春霞 摄影 葛宝?。?/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