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24小时服务联系方式_24小时空降全国约一对一游客登入 _全国空降同城免费qq

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重要新闻
第二期南京大学EDP苏州经济论坛圆满成功
第二期南京大学EDP苏州经济论坛圆满成功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
    10月11日,由南京大学EDP教育中心主办、南京大学EDP教育中心苏州中心承办的“第二期南京大学EDP苏州经济论坛”在南京大学苏州研究生院隆重举行。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教授以“聚焦大改革视野下的中国股市与房产走势”为题,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
    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商学院常务副院长范从来教授出席论坛并致辞。苏州市人大常务会原副主任、苏州市关工委主任、南京大学苏州校友会会长谢慧新,南京大学苏州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薛为民,昆山市副市长党建兵,苏州工业园区经济贸易发展局副局长黄建明,苏州独墅湖科教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守斌,南京大学EDP企业家联合会会长戴方力等200多位南京大学校友及企业家代表参加本次论坛。

    范从来教授在致辞中提到,为什么宏观经济形势的探讨这么热?为什么宏观经济形势的预判这么重要?不言而喻,这与地方政府乃至企业的决策息息相关,相互决定与影响。也就是说企业管理的细胞与经济总体的发展之间密不可分。南京大学商学院高层管理培训项目的运作,为先进的商学思想和知识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快速通道。 EDP教育中心自2007年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为高层管理者搭建“学习、结缘、修身、发展”的平台,目前已经为近6000名企业家提供了高层管理教育服务,并通过诸如EDP企业家联合会、近思堂沙龙、名师讲坛、经济讲坛、企业定制培训、企业考察咨询等多种形式持续为已经结业的校友企业家们提供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机会。企业家们汇集到这里,将获得专家的指点,提高观察的清晰度、提升决策的正确性、在实现发展的路途上,辨明方向,少走弯路。

    吴宜真主任在主持论坛时介绍南京大学EDP苏州中心于今年年初成立以来,已先后成功举办两期经济论坛,第一期邀请的嘉宾是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教授。EDP苏州中心即将于11月份开设的高级工商管理精选课程班是从2007年首次开设至今成功举办了20多期的经典课程班,具有良好的师资配备和课程设置。(咨询电话:0512-62872185。)
    范教授首先分析了2014的中国经济形势,并重点就大家关心的房地产会不会崩盘?房产投资应该投向哪里?黄金、艺术品之类的投资是否恰当?经济会不会受到房地产降速的影响?宏观调控的政策走向?投资驱动的经济还能走多久?高速增长能维持多久?等许多企业家、投资者以及地方政府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有数据清晰、逻辑严密、结论清楚的回答乃至预测。到场的嘉宾纷纷表示:收获很大!
    南京大学苏州研究生院报告厅座无虚席,两个小时的讲座,每个人都听得很专注。讲座结束后的提问环节,嘉宾们纷纷提问。只可惜时间过得太快,还有好多问题没有来得及回答。EDP中心苏州中心只能与大家相约期待下期经济论坛再见。

 
范教授精彩观点摘选:
 
观点1、房地产投资降速是经济降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经济何时见底,房地产起决定作用,去年是房地产销售历史峰值, 今年会是投资峰值,未来房地产及关联产业进入零增长。房地产投资从19.3%降到13.2%。房地产降温利于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前五年房地产与金融的资金循环对实体经济发展极为不利。过多资金注入房地产使部分城市开发规模过大、房价上涨过快,透支了房地产正常发展的空间。房地产从暴利行业回归只有社会平均利润的正常行业,对房地产本身是好事,优胜劣汰,淘汰房地产行业的一部分企业,更有利于房地产健康发展。对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是好事,资金将更多流向科研创新、实体经济产业升级。
观点2、房价不会全面崩盘,未来分化调整
    长期价量双降才会出现崩盘。中国目前只是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明显分化。去年一线城市房价涨得多,二三线城市涨幅不大。四线城市有的下降。 代表未来需求潜力的常住户籍人口比,2012年一线城市均值为1.84,二线城市为1.21,三线城市仅是0.98,四线0.8。一二线城市为人口流入型,常住人口明显高于户籍人口,而三四线城市均值低于1,说明人口外流现象严重,常住人口少于户籍人口数量。由于城市综合实力的相对不足,经济、教育、医疗、社保体系等方面还有待发展,使得不少三四线城市面临着人口外流的问题,但今年启动的户籍制度改革将缓解中小城市常住户籍人口比下降趋势。
观点3、中国经济可以经受房地产调整的压力
    中国经济可以经受房地产调整压力的原因一是没有因为经济减速而出现失业率上升,工资水平上涨10%以上表示劳动力供不应求。二是房地产贷款没有证券化,不会引起金融的连锁反应而出现金融危机。三是中国储蓄率高,增加其他投资可以大部分抵消房地产投资下降的负面影响。
观点4、宏观调控政策走向
    概括起来讲,近期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有把促改革和稳增长结合起来、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把惠民生和稳增长结合起来和促进就业的减税政策等。
                             (供稿  南京大学EDP教育中心苏州中心)
  • 版权所有: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 ICP:苏ICP备11065850号-1

    电话:0512-62872168 传真:0512-62872168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仁爱路150号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