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地质(岩土)工程光电传感监测国际论坛在南京大学召开
2014年10月12-14日,由南京大学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苏州南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等协办,南京大学光电传感工程监测中心和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承办的第五届地质(岩土)工程光电传感监测国际论坛(5th OSMG)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成功举行。

本届论坛共有20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参会代表分别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意大利、奥地利、西班牙、瑞士、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13个国家和地区。在大会开幕式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姚玉鹏博士,国际智能基础设施结构健康监测学会(ISHMII)主席Wolfgang R. Habel博士,前国际工程地质协会(IAEG)副主席、中国工程地质专委会主任黄润秋教授,南京大学副校长潘毅教授以及系列论坛组委员主席施斌教授分别致辞。英国皇家工程院Kenichi Soga院士,中国科学院宋振骐院士、陈祖煜院士,中国工程院欧进萍院士等国内外著名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

该系列论坛是由南京大学施斌教授于2005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发起建立的,均由南京大学主办,每2-3年举办一次,目前已成功召开了五届,已成为该领域中十分重要的国际交流平台。
本次论坛无论从规模还是成效上都比前四届论坛有了很大的提高。论坛围绕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这一主题,举行了19场特邀报告,36场口头报告,3场讨论会,1场专题研讨会,就本领域中最新研究成果、热点、难点课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出版了558页的会议论文集;通过严格评选程序,评选出了10篇优秀论文奖和6个最佳海报奖;会前举行了1天的光纤传感技术培训班,有76位学员参加了培训;南智传感等6家企业参会参展,并举行了新产品发布会;论坛授予F. Ansari等6位国际著名学者“杰出贡献奖”。
分布式监测是地质灾害和岩土工程安全监测的发展方向。2000年以来,施斌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先后在南京大学“985”工程、国家“973”课题、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的支持下,围绕地质灾害与岩土工程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从理论、技术和应用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我国地质和岩土工程监测开辟了一个新的技术领域,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中的空白,相关成果已在我国地质、土木,城建、电力、交通和水利等八十余个国家和地方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部分成果获得部级特等奖和一等奖。部分研究成果已在苏州南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得到有效转化,目前已有数十种产品推向市场,并已被英国、美国等国内外数十个科研和生产设计单位应用。
(编辑 朱鸿鹄 摄影 曹鼎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