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24小时服务联系方式_24小时空降全国约一对一游客登入 _全国空降同城免费qq

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重要新闻
加拿大孙宗嘉博士等应邀参加2012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
《激情使命赋华章--南大人苏州创新创业纪实》—书系列报道之四
 
后记:心底赞歌
 
    南京大学有许多校友包括海归校友在苏州创新创业,当谢慧新会长和我走访这些校友,聆听他们娓娓道来的故事时,都深受感动。其中一些校友是校友会的老骨干,他们在创业中碰到困难时校友会也曾及时地伸出了援助之手,当然也和他们共同分享所取得的成绩和克服困难后的喜悦。我们深知他们创业所经历的冷暖艰辛,创业成果的来之不易,对他们油然产生敬意。由此联想到社会上其他创业者和即将走出校门打算走创业之路的学子们可能会碰到类似的情况,所以就有了宣传这些创业者事迹的想法。
    我是一个很谨慎的人,当自己的想法还不成熟时就没有向会长讲,因为会长平时对我的提议格外尊重,一旦误导,则“过莫大焉!”好在我们苏州校友会人才济济,高手如林,可以先咨询他们。在2008年下半年的一天,当我将这样的想法向时任苏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的金洁校友表明时,她认为如果能将这些人的事迹整理成册,对于宣传母校,对促进苏州人才引进、培养和科技创新都将会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作为社团组织的校友会主动承担这项任务就是在支持地方政府的工作,政府部门肯定会大力支持的。后来,当谢会长将这项工作向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同志汇报时,蒋书记非常高兴,并且亲笔为本书题词:“鼓励创新创业,共建美好天堂”。
    在2009年元月召开的苏州校友会理事会上,出版此书计的计划获得一致通过。
    此外,促成编辑出版此书动议的还有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也将来临,苏州校友会这一次如何向母校献礼?自身有很大压力。在100周年校庆时,在时任苏州市委书记陈德铭校友的支持下,我们创作设计了大型历史题材人物群像绣屏《高山流水校友情》,请刺绣家和雕刻工艺师合作,进行刺绣和雕刻屏风图案,最终制成精品礼品,献给母校,现存放在校史博物馆内,成为镇校之宝。那么110周年我们将再献什么礼呢?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所以尽我们所能,把这本书做成精品,献给母校,就成了必然的要求。
    2009年一年之中,我和谢会长及孙其勇等校友都在走访校友,收集材料。走访中,我们的共同感受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让人耳目一新,每一个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这更增强了我们的信心与紧迫感。2010年12月15日,我们在江苏南大光电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了由10多名骨干参加的座谈会,了解孙祥祯教授的事迹,参加座谈会的人都很激动地介绍了孙教授的感人事迹。参加调查会的一名多年搞产业经济报导的记者校友很快在一个月内写出了8000多字的文章。我们拿到文章后,提出写孙教授的文章要达到“全面深刻,情真动人”的八个字目标。于是与作者再次走访孙教授并多次深入企业调查,共同重新构思,经过一年的时间,十多次的反复修改,产生了“中国MO源之父孙祥祯” 这篇1万7千多字的报告文学作品。成稿后又多次到主人公单位,请他们提出修改补充意见。2011年1月,我们向苏州的近万名校友发出了大规模的征文启示,紧接着组织了近30人的写作团队,其中有的是作家,也有的是资深记者,将他们与被写的主人公对接。负责联络对接的孙其勇校友,放弃了大量休息时间,而他只说一句话:“这是应该!”,他在接到写高振东事迹的任务后,多次采访主人公,还仔细修改润色稿件,成稿后又反复征求主人公意见,将原来拟定的题目改为现在更加合适的题目。关于施斌院长的事迹,我们特地约请作家陀娑教授撰写,体裁上别具一格,正好施院长也有类似文本,可以借鉴。施院长是利用去英国在飞机上的时间修改稿件的,后来他又与作者当面沟通。校友朱栋霖教授,现在苏州大学文学院,当我们向他求助时,他非常爽快地安排他的博士、硕士学生4人组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写作团队,顺利地拿出了文章。然而,虽经多方联系,写作人手还是很不够,有的校友和记者,如李蔷、陈宇和穆杨等就主动挑起了重担,完成了不止一篇文章的写作。薛维维承担了三篇文稿的写作,还主动加班加点,阅读了每篇文章,提出修改建议,还完成了每篇文章的题头语的写作。
    全书共38篇文章,其中“采访篇”27篇,“自述篇”11篇。采用分篇的形式也是经过充分考虑,特别是采纳了关心校友会活动的热心人的建议后的做法,现在看来这种形式还是比较好的。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母校和校友总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了校友们的支持。
    南京大学洪银兴书记在听取了苏州校友会关于出书计划的汇报后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鼓励,并欣然答应为本书作序。陈骏校长百忙之中为本书题词:“立志创新创业,奉献祖国人民”。 任利剑副书记亲自安排本书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与出版社协调,给予我们极大的支持。当我们汇报了初拟的书名时,任副书记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所以拟定的书名中有“激情”二字这很好,但是还要体现主人公的时代使命感 ,所以建议加上“使命”二字。于是我们将原来拟定的书名修改后公布在苏州校友网站上,并广泛征求意见并在网上投票,最终确定了现在的书名。现在的书名,比较理想,比较大气,彰显了南大人满怀激情,肩负时代使命,创新创业,谱写华彩篇章的壮志豪情。可以说,既有杨子荣的“甘洒热血写春秋”的豪气,也有当年曹孟德“横槊赋诗”气吞山河的气概。苏轼在《前赤壁赋》中云,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我南大精英们在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不畏艰险,勇敢搏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力量,实当之无愧为时代之英杰也。采用如此有鼓动性的书名,目的就是对主人公和读者有更加多一点的赞美激励和感召作用。
   有幸的是,经校友总会副会长高彭教授的联系,原南大校长、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树声为本书题写了书名,使我们大受鼓舞!在于继明校友的引荐下,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周健民校友十分高兴地为本书题词:“精英精品出南大,创业创新在苏州”。
    2012年1月19日至20日我们在常熟召开了第二次审稿会议,由任利剑副书记任审稿委员会主任,高彭教授、赵国方老师、胡豪老师、王国栋教授、王保忠副教授,孙其勇老师、薛维维记者等到会参加了审稿。委员们在仔细审阅了各篇书稿后,在对书稿总体上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对每篇文章都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建议。现为吴中区区长的金洁因公务繁忙,虽未能到会,但对每篇文章都仔细阅读修改,体现了高度负责的精神。这些修改的意见我们都及时反馈给了作者,并对文稿再次修改。
    我作为主编之一,只是在谢会长的指导下做了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组稿时与作者及主人翁共同探讨文章的立意和中心;对稿件进行修改;对每篇文章题目的拟定、推敲也颇下了些功夫;有的文章在小标题的拟定、段落的划分上也与作者进行了探讨;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名人名言、概念和定义尽可能地把关,有的还反复查阅有关资料使其言之有据;最后进行统稿。但毕竟本人学识浅陋,深感力不从心,书中谬误及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愧疚不已,我在此致歉了!
    本书得到了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校友的大力支持。去年下半年当他到苏州视察工作时,谢会长请他为本书作序,他欣然同意,并表示这个序一定要亲自动笔。当我们现在读到他对母校、对校友、对苏州满怀深情和厚望的这篇序言时,感慨不已,在此对陈部长表示诚挚的感谢!
    高澎教授对本书的编辑出版给予了很大的鼓励与支持,对书稿提出了许多中肯的修改建议,使我们受益匪浅!校友总会副秘书长赵国方老师不但对书稿提出很好的修改意见,还对一些文稿  花大力气修改加工,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南京大学出版社的胡豪老师是苏州人,所以对我们的书更是情有独钟。他对本书从整体风格到每篇文章都进行了仔细思考并修改校对,对装帧设计等也都做出了周全的安排使本书增色不少,并随时与我们联络、指导,为此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其工作精神令我们感动。在此,我们对他们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编辑中得到了苏州大学党委书记王卓君教授、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惠明、副市长王鸿声、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苏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朱国强、苏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陈嵘、市科技局局长黄戟和副局长陶冠红、市科协副主席柏京红等领导的热情鼓励与支持,在此特别鸣谢!
    特别是,本书的编辑出版得到了常熟市委书记惠建林校友、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建国校友热心鼎力的支持,在此表示我们最衷心的感谢!
    可以说,本书的顺利编辑出版是很多热心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负责文稿打印校对的钱晓峰,不辞辛劳,每天工作近十多个小时,放弃了大量节假日休息时间。倪沛红、陶金龙、胡晓松、唐建岗、高丽、施宏兵、黄敬俊等校友也挤出时间为本书的编写出力。还有其他一些热心肠的非校友人士也主动帮忙,并再三讲不要留下姓名。我们衷心地感谢他们!
    本书封面设计素雅美观,寓意深刻,除具有若干现代科技元素外,构图上根据中国国画理论,在“置陈布势”上独具匠心(陈即阵,见晋顾恺之《画评》);采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其中南大标志性建筑北大楼高耸于蓝天白云之间,有九天宫阙意境之美,由此“雄伟质朴”的南大神韵溢于画面,令人浮想联翩,油然产生崇高的敬意;画面中激情奔放的人群为在苏州创业的南大人,其沸腾的气氛、人物的肢体语言,对高科技目标和理想追求向往的手势眼神和蓝色基调中凸显的红色书名浑然一体,强烈地烘托出了本书的主题思想。
    封底“东方之门”是由校友杨休任董事局主席的集团公司在苏州金鸡湖畔建造的世界最大门形建筑,高301.8米,为苏州目前最高的标志性建筑,顶天立地,气势恢宏,充分彰显了苏州的现代化气息和南大人敢于担当的胆识和气度。
   “东方之门”左上方为南大苏州校友会会徽,寓意校友如闪亮的卫星,永远围绕母校,心系母校,为母校争光添彩。S.Z.组合图案融进苏州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寓意“和谐”。
    扉页上印有南大110周年校庆标识,以“110”为基本形态,如跳动的音符,寓意南大在新百年奏响新的华章。
    书中书眉内印有“北大楼”和苏州标志性古典园林建筑“虎丘塔”,寓意南大这所百年名校和具2500多年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苏州,两者的融合必将带来 “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创业的丰硕成果。
    本书精装本封面采用丝绸和仿真丝印花工艺,是国家发明专利和自主研发专有技术,其照相级精美图案是首次在国内书本装帧上使用。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正处在变化调整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伟大祖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步伐势不可挡。时势造英雄。这个时代正是建功立业,英雄辈出的时代。由百年名校培养出的南大人,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是这个时代的精英。被誉为人间天堂的苏州为精英们施展才华提供了无限美好的舞台。尽我们的所能编写出版的这本书是我们发自心底里的赞歌。我们谨将这赞歌,献给伟大的祖国,献给亲爱的母校,献给美丽的苏州,献给时代的精英们!
    不当之处,乞恕赐教。
 
                                                                            薛为民 
                                                                       2012年3月22日
 
 (本后记作者为南京大学苏州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96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
备注:需要购买本书的朋友请联系南京大学苏州校友会,联系人:钱晓峰  电话:0512-62871880 13771881597
  • 版权所有: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 ICP:苏ICP备11065850号-1

    电话:0512-62872168 传真:0512-62872168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仁爱路150号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